专业号

1932年由张孟闻先生首次发现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地区镇海县城湾村,当时定名为镇海疣原,唯一的模式标本因日军侵华而遗失。此后模式产地和生境产地的生境发生了巨大变化,近50年在该地再未发现该种标本。《中国科学院动物志两栖纲》编写组专门针对这一物种组织了多次调查,缍在1978年间,蔡春抹先生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(现属宁波市北仑区)瑞岩寺附近再次发现镇海棘螈。1979年,蔡春抹和费梁等又采到标本。

蔡春抹和费梁采到标本后,在1984年以瑞岩寺附近标本指定了新模,并进行了详细地描述,研究结果印证了对镇海棘螈属于棘螈属的推测。鉴于镇海棘螈分布区狭窄,文献记载50年间共计发现50尾,经科学院专家提议,经过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专家的长期观测,发现镇海棘螈其种群数量比大熊猫还少,但就物种的存在价值和它在动物演化中的研究意义则是相同的。棘螈属是蝾螈科中典型孓遗类群,该属现存2种,分别在中国的北仑和日本的琉球群岛,彼此相隔海域。根据两个种的外形和骨骼特征以及地理分布现状,在研究蝾螈科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、动物区系和地理区划、物种演化和形成等方面均有较大价值。

自然生态保护共享平台
京ICP备05067984号-44
基于E-file技术构建